承载记忆的壁画:艺术家梁硕与梁闻道的的共同创作
木木美术馆携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夏季新展“僧侣与艺术家”&“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正在火热进行中。两个展览均聚焦于克孜尔而又放眼全球,回溯千年而又立足于当下,以互为补充的姿态,呈现人类文明的瑰宝和传奇——诞生于丝绸之路上的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僧侣与艺术家”展览现场
对于木木美术馆来说,这两个展览是我们对古代艺术和历史虔诚的敬礼,也是一次连接过去与当代的尝试。受到克孜尔石窟和创作这些艺术瑰宝的僧侣们的启发,我们在展览“僧侣与艺术家”中设置了一处特别的展览空间“当代精神洞窟”:
石窟原本是僧侣们修行之所,而僧侣和画师们对佛理的感悟又以洞窟内部壁画的形式流传至今。克孜尔石窟中的精神性是指向宗教的,而在今天,当代艺术则应允着另一种精神上的纯粹:无数艺术家前赴后继追索艺术的答案,寻求着人生的真理,艺术创作近乎修行,信仰形态无关教义。
由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来自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参与展览,他们将先后在美术馆中的一处特别空间——“当代精神洞窟”内驻扎数天并进行自由创作,观者将会目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驻扎结束后,下一位艺术家将取而代之,入驻“洞窟”,他将有权覆盖或抹去前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痕迹,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自7月14日展览开幕到现在,已经有两位艺术家完成了在这里的驻地创作,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有关艺术家孙大威、艺术家刘亚洲在当代精神洞窟的在地创作:
“当代精神洞窟”在地创作计划的第一位艺术家孙大威正在创作音乐
“当代精神洞窟”第二位刘亚洲的创作现场
这个“当代精神洞窟”就像一个加速的时间机器,在时间的长河中,洞窟壁画事实上从未停止地变化着,而人正是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段静默的凝视,其实只是变化中的一刻。而每位艺术家的创作,也是他们对克孜尔的遗产所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回应。
✦
“僧侣与艺术家”&“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
“当代精神洞窟”在地创作计划·第三位艺术家
梁硕
8月14日启动
在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梁硕主要涉及的创作媒介包括雕塑、装置、和绘画等,凭借此前的“民工系列”雕塑、“费特”系列现成品装置和其他一些围绕“渣”的概念展开的创作,梁硕对于材料、空间和叙事性的独特思考和实践渐渐为人所知。一直以来,他的创作秉持着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民间文化的关注,并融入他对历史、文学和建筑的兴趣。
梁硕过往创作:
“梁硕:来虩虩”展览现场
2017
梁硕
上海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瓷屋
“无隐禅院”展览现场
2016
梁硕
北京公社
《费特 十七》 局部
2014-2018
梁硕
《渣记 十七》
2013
梁硕
在木木美术馆,梁硕将完成一件与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情感密切相关的作品《梁闻道小屋》。
《梁闻道小屋》
梁硕
木木美术馆展览现场
梁闻道是梁硕儿子的名字,而“小屋”则是由一个大包装箱改造成的小木屋。这件始于2012年的创作凝结了很多父子二人之间的回忆:
“梁闻道小屋”是从2012年至今发生在我生活里的一件事。
2012年6月,艺术家任琴嘎和高峰创办的“造空间”发给我一个包装箱,请我以任何方式来制作一个作品,时间不限。我觉得它还应该是个有用的东西,决定把它做成我儿子梁闻道需要的空间,具体功能、颜色和布置,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并邀请他参与所有改装制作的过程,算是我俩合作的一件事。这个“合作”很重要,一方面我能陪他的时间很少且不善于陪孩子,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连结和内容来相处;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已经处在什么都是现成的消费文化的包围之中,缺乏原生的动手经验,这个“合作”的过程可以让他切身体会到一个东西是如何成为它的样子的。
这个包装箱从开始到现在六年时间的里,虽然也没怎么被充分使用,但也算是陪伴梁闻道成长的一个东西,也跟随着我工作室的不断拆迁,每次环境的变化都在改变着它的用法,从树屋到空中储藏室,后来又变成了卧室,现在被搁置在仓库里。随着梁闻道的长大和我精力的不逮,它越来越成了个鸡肋,由于储存条件有限,它里边曾经的“家具”和设施大都被改作它用了,可我从来都没想过扔掉它,总想看看它还能怎样。
木木美术馆请我参加这个关于“精神洞窟”的活动,我想可以趁此机会把这个被搁置的事情小结一下,模仿洞窟壁画,把包装箱经历的变动(也是我与梁闻道共同的记忆)画在木箱内壁上。我不认为它里边真有啥宗教信仰,只是有些擦边的东西:这个闭合的空间像石窟一样也是经历了点世事辗转也有了点小包浆了;它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是承受了人的诉求和意志,和时间的刮削,并前途未卜。将来梁闻道看着这个东西,会对它有何认识?
梁硕 2018.8.13
关于梁闻道小屋的更多细节请浏览 blog.sina.com.cn/liangwendaoxiaowu
8月14日,梁硕与儿子梁闻道一同在小木屋中画画
也许对艺术家来说,与儿子在一起的这些经历,亦可视为一种生活的修行。而这件事对于儿子的意义,就是梁硕在这场修行中的信仰。
点击 “僧侣与艺术家”&“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 了解当前展览信息